隨著網上訂餐的普及🍟,叫外賣已成為了大家所熟悉的生活方式。近期🙋♂️,上海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現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針對網上叫外賣進行詐騙的新手法,他們冒充“外賣小哥”、“店家服務員”,利用移動支付平臺(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臺)的小額免密的便利功能來實施詐騙。那麽🧕🏽,不法分子到底怎麽行騙的?受害者又是怎麽被騙的🎅🏼?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幾例詐騙手法,提供大家了解並註意防範🤷🏼♂️。
吳先生在一次定外賣過程中遇到冒充送餐員的不法分子🌙,送餐員當時稱自己是因為操作失誤🥧,給吳先生多送了一份快餐,希望吳先生能夠以5元的低價購買這份多余的快餐🧕。假設吳先生不同意,送餐員就要賠償二三十的餐費。吳先生於心不忍➞🧘🏿,購買了這份多余的快餐,並將自己的支付寶條形碼給了送餐員。
沒多久,吳先生就發現自己的賬戶被人劃走了999元。隨後吳先生撥打了送餐員電話想搞清楚情況,卻發現該號碼無法接通🦉🏍。吳先生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
一天中午👨🏻🎓,紅女士通過某外賣APP下單了一份午餐。二十分鐘後𓀖👨🏽✈️,紅女士接到了“餐廳服務員”的電話:“服務員”稱,因自己工作失誤,多送了一份價值5元的“老豆腐”,希望紅女士補上2元錢的成本費🥩,若不同意他將承擔整個訂單的費用➙。”
善良的紅女士不想讓對方為自己承擔這些費用🍬。於是,同意支付“老豆腐”的2元成本費並表示可以直接轉賬給電話中的“服務員”或者把錢直接給送餐員。
然而,“服務員”他拒絕了紅女士這兩種支付方法,並說不能私人轉賬🧗🌘,他提出🧑🏿⚕️:要求紅女士點開支付寶,再點“付款”🙋🏻♂️,把付款條形碼的截圖或對應數字發給自己😋,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紅女士操心了👨👧。
紅女士沒多想🧑🏿🚒🐳,就把自己的條形碼發過去了💅🍡。然而,不到一分鐘後🦊,紅女士就收到了 999 元的扣款信息,這才意識到自己被盜刷了💵!於是趕緊打電話過去👩🦱,然而卻無人接聽🤰,他只好在網上聯系商家🙍,卻被告知並無此號碼。
柴先生點了份外賣,之後接到自稱商家的電話,電話中對方說🧻,柴先生點的黑椒豬排沒了,得換一樣✩🪤,價格高點都沒關系🏋️♀️,象征性地補兩塊錢差價就行了⚀。對方給的信息和柴先生的訂單一模一樣🟡,所以他根本沒有懷疑👩🏿💼。
對方告知柴先生,兩塊錢差價需要通過支付寶支付,只要柴先生在電話裏,把付款碼上的數字告訴他就行。柴先生幹脆地報了付款碼。
然而電話還沒掛斷柴先生就收到兩筆付款通知,分別是986元和991元。問對方怎麽回事,對方說系統出現問題,會馬上把多的退回來。最終不僅錢沒有退回來👩🏽✈️👰🏿♂️,等柴先生再撥打過去👃,對方電話也無法接通了。
意昂2提醒
廣大消費者在訂外賣的時候,首先要選擇正規的外賣平臺。在決定購買商品👨🏽🎓,使用手機支付時要詳細核實商家信息,看清支付金額🧑🔬。
如果遇到訂單信息錯誤、物品多送需額外補費等情況,切記要撥打店家在外賣平臺上登記的聯系電話進行核對🍄,以免被騙🙈👉🏿。
在他人問你索要付款碼時要多留心🤛🏻,付款碼要自己保存好🛌🏿,切勿透漏給他人,避免造成自身的財務損失。
更多安全防範知識 請關註意昂2公眾微信號
平安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