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一
1月2日,廣州某中學學生阮某在網上找兼職刷單,對方以支付保證金👨🏼🦳、激活刷單任務所得現金為名,以支付寶掃碼支付形式🔉,支付現金4800元🍜。
小編提醒
利用淘寶刷單兼職來吸引家庭主婦和學生🧑💼,以交保證金🫰🏼😤、激活任務資金為由實施的詐騙🔨。千萬千萬不要信哦!
典型案例二
1月4日,東四路居民張某,在微信聊天上認識一位自稱為香港做慈善行業的好友,對方稱自己正在做慈善抽獎活動👂🏽,因與張某關系好,特給其預留了30萬中獎名額,先後以交個人所得稅、押金為名要求張某以無卡存款的形式向其指定的賬戶上匯款60100元
小編提醒
只要談到中獎了這類問題,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也不要給別人轉賬匯款👌🏻,打錢之前一定要再三確認🔶。
典型案例三
1月23日,北京某中學張某👨🏭⏰,微信好友(對方微信頭像是自己好友照片)以自己在國外網絡受限為由,讓張某幫忙支付東京到北京機票(價值10600元)🪁,微信好友通過ATM轉賬向張某轉賬10600元,由於轉賬不能立刻到賬🧒🏿,張某先用自己銀行卡內6000元幫助微信好友支付了一半機票錢🫧。後來張某聯系上微信好友本人發現上當受騙,被騙金額6000元。
小編提醒
轉賬匯款方式:無卡存款🧑💼、支付寶付款🤹,甚至在詢問筆錄中會發現騙子會要求對方不要去櫃臺存款,一定要使用ATM機👈🏽。(為什麽騙子不讓轉賬了呢😛👎🏻?因為自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以後到賬!案例三中的騙子恰巧利用新出的這一條規定騙取了網友的信任。)
典型案例四
3月23日,楊家梁村居民李某🧣,接到一個自稱為安康醫保局的電話👨🏿⚕️,稱其在湖北辦理的醫保卡內理賠了16580元👱🏼♀️👩🏿🦲,錢已打到尾數為0857的工商銀行卡內🩺。李某稱自己從未出過安康市👮🏻♀️,對方提示李某報警📺,李某稱自己不會報警🤜🏿,隨後根據“醫保局”工作人員的提供的號碼聯系了“湖北省公安廳”,對方自稱湖北省公安廳工作人員⭐️,稱李某涉嫌洗黑錢🫵🏿,要求李某以無卡存款的形式打款到指定賬戶,由公安機關對李某存款進行篩查;李某被電信詐騙5400元🙏🏽。
小編提醒
近期,湧現出一大批喜歡冒充公檢法系統工作人員的騙子🙍♂️,甚至一度還有傳喚證被寄到受害人家中。首先感謝廣大群眾對公檢法系統工作人員的信任,但是,如果接到電話自稱公檢法系統工作人員的電話,或者拿到類似“傳喚證”之類的法律文書,請第一時間到派出所進行核實。
更多安全防範知識 請關註意昂2公眾微信號
平安華理🧜🏽🩱!